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 ·手机:13925564313

    ·联系人:梁政先生

    ·传真:0769-82808332

    ·邮箱:2109902963@qq.com

    ·地址:东莞市常平镇横江厦七队65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首页 >>新闻中心 >> 大力建设场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丙烯酸球场,硅PU球场)

    大力建设场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丙烯酸球场,硅PU球场)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上的主导作用。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体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青少年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然而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显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这是应该引起十分警觉的大事。因此,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大力建设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促进学生体质提高,是政府体育部门的重要职责。
       二、积极创新,大力建设青少年身边的体育活动场地。
      (一)突出政府主导,建设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社区公共运动场。
      从2004年起,上海开始了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主要投入、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从市、区两级政府共同规划,各部门互相协作,到吸引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了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的机制。
      截止06年10月底,全市累计已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118处,里面有各类球场358片,占地面积近0.3×106 m2。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上海将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300处,约有各种球场900多片。
      在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的同时,我们同步研究和制订开放管理办法,保证安全、有效、受欢迎。结合上海推进社区建设,及时地将建成后的运动场捐赠给所在社区,并委托给社区体育俱乐部等中介组织进行管理,既明确了产权、职责、安全保障,也保证了长效管理和日常投入,又调动了社区体育组织的积极性,协助街道、镇政府履行管理职能。
      社区公共运动场的建成和开放提供了更多的青少年课外场地,基本上为免费开放,成为学生放学后、节假日主要的锻炼场所,双休日每天开放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常常“人满为患”。公共运动场多建在街头的公园绿地,蓝天、绿草、动感、活力,构成了上海街头生动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每年在社区公共运动场锻炼的青少年超过300万人次。随着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的不断推进,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锻炼。
      (二)积极引导,动员社会力量提供青少年活动场地。随着都市型的城市产业化格局逐渐形成,许多废弃的厂房仓库经过简单的改造,成为简易的体育设施,成本低、建设快、转型方便,也吸引了很多锻炼的群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这些简易的运动设施主要以球类项目为主,常见的是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收费较低,又处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因此深受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同时,不少由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的社区体育俱乐部还在双休日等时段,向经营性体育场所租用健身房、乒乓房等场地,为社区青少年特别是弱势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场地服务,深受欢迎。
      三、充分整合现有场地资源,最大限度为青少年服务。
      (一)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
      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现有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是缓解群众健身场地缺少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为青少年提供课余锻炼场地的直接有效的办法。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由街道、镇政府出资,委托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组织,与学校签订体育场地租用时段协议,在正常教学时间外,向社区居民主要是青少年学生提供免费的体育锻炼服务,并通过政府出资等方式购买场地意外保险,形成了一系列保证开放的工作机制,使学校闲置时段的体育场地成为社区居民、青少年锻炼的热点场所。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不仅有益于社区群众,也有益于学校建设。不少校长说:“学校大门一开,既向社会宣传了学校教学,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学校形象的树立。长宁区北新泾小学,招收了不少民工子弟。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后,一支社区老年腰鼓队每天早晨在校内锻炼,周围经常有一群较早到校的民工孩子饶有兴致地观看。学校领导因势利导成立了学生腰鼓队,并请老年腰鼓队辅导排练。目前这支民工子弟为主的小学腰鼓队已经打出了品牌,走出了国门。可见学校场地开放后,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带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全市约有70%的学校已经对社区开放,每年在学校场地锻炼者达380万人次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学生。而在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中,约三分之二是从外校来的,学校场地的开放更加方便了青少年就近参加体育锻炼。
      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现场会”,对上海工作给予了肯定。06年10月,在总结体育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的基础上,市体育局联合民政、财政、教育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本市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指导意见》,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和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其中明确委托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使社区范围内体育场地、组织和活动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区内的学校、团队、青少年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二)发展青少年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地的作用。
      依托学校创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场地活动的主体。到06年年底,上海共创建了103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其中有61.2%依托各类学校创建,共有团体会员1141个,个人会员83746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充分利用赛事杠杆和场地条件,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
      上海体育、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寒暑假,通过体育竞赛形式,组织广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场地的作用。以06年暑期为例,上海市中学生暑期篮球联赛,有498支队伍5300多名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暑期足球联赛共有521支队伍报名,参加人数超过6000人;“人人运动,学会游泳”上海市中小学生暑期学游泳活动,命名了108所游泳场馆作为“学游泳达标活动指定场所”,与将近480所中小学校挂钩,近4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加,达标人数7万多人;每年寒假期间有超过10万的中小学生参加跳踢活动。又如06年新推出的“学生体育大联赛”,提出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运动队,校校有比赛”的口号,以班级为单位,以每一个学生参与为目标,开展游泳、乒乓、篮球等八个项目的比赛;在各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举办小型活动和竞赛的基础上,2005年起市体育局与市教委联合举行了“上海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系列赛”,挑选了青少年最喜爱的足、蓝、排、乒乓等项目,重在青少年学生的广泛参与。
      这些活动依托学校或社区的体育场地,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寒暑假生活。
      四、法制和规章建设不断健全,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近年来,上海十分注重通过法律和规章的制订来保障青少年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发展。2001年市人大颁布《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要求“学校的体育健身场地应当在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向学生开放;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应当向市民开放”。其后,市政府先后颁布了《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上海市人人运动计划》等规范性文件,对青少年体育场地建设发展作出了规划。最近市体育局又与民政、教育等五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本市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指导意见》。此外,市体育局还制定了《上海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意见》、《上海社区公共运动场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法规性文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体育场地、社区公共运动场向社区开放的正常有序进行。
     

    [来源:丙烯酸球场] [作者:丙烯酸球场] [日期:10-07-06] [热度:]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东莞中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做网站找众展

    地址:东莞市常平镇横江厦七队65号手机:13925564313梁政先生 传真:0769-82808332